教育心得
对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
一、从训练五官开始,刺激孩子的大脑发育:为提高对语言的领会,首先要发展耳朵的听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色彩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通过鲜活物品教会孩子各种形容词,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教会孩子动词。一定要注意充分调动孩子眼睛、耳朵、嘴巴、鼻子和手等身体各部分的作用,要让孩子充分用看、听、闻、尝、摸来体验和感知事物,从而达到一定的认识。比如认识苹果或香蕉,首先要让他们看,然后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同时不停地用语言给孩子刺激:这是苹果,苹果是红红的,圆圆的,闻起来香香的,吃起来脆脆的……让孩子从全方位来认识事物,增强了理解的能力也就发展了智力。
二、语言的内容来自生活。生活的体验越是丰富,对语言的发展越是有利。知识在你们生活的环境中:环境中的物品,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了解,社区、公共场所的认识,日常生活中与人的交往,这些都真正是一个人生存最起码也最重要的知识。要引导孩子关心周围的任何事情,观察并理解发生了什么。教育者始终要留心,不管带孩子到哪儿,引导孩子看周围事物,告诉孩子是什么,让孩子跟着说、记。不管懂与不懂,尽量用孩子能懂的语言解释有这一事物的更多的情况。
三、理解与表达的训练应当在同一个语言活动中进行:帮助孩子说话和理解一定要同时进行,比如要让孩子区分有还是没有,一定要做不同的演示给孩子看,如一只杯子里有水,而另一只没有;在碗里有米饭,吃完以后就没有了……同时一定要在相应的时候强调“有”或“没有”的语言刺激。
四、儿童的语言是在活动中发展的:让孩子听指令做起立、蹲下、走、跑、跳、爬、摸、拍、哭、笑等的动作并同时模仿说出动作名称。
五、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表达意义,与人沟通的核心。词汇的启动从身边的实物开始。饭桌上的餐具和失误,身体的各个部分,衣服的各个部分,室内的器具和物品,房子的各处,院子里的花草树木及其各个部分等所有能引起注意的实物名称。也教他动词和形容词等。
六、用明确的词汇来“武装”清晰的头脑。教给孩子正确的语言,杜绝给孩子说半截子话:“鸭鸭”“汪汪”之类的话对孩子语言的发展有害无益。增加负担,浪费精力,且延迟孩子的思维发展。完整规范的语言是他们迟早要学的语言,而那些半截子语言却是他们不久就要抛弃的语言。
七、靠讲故事来增强孩子与世界的亲和力。故事是生活内容的浓缩,概括了生活中的知识要点,并将之通俗化,直观化。因为孩子是这个世界的生客,这个世界对他是个一无所知的世界。讲故事不仅能使孩子扩展知识面,同时也能丰富词汇。画面是一个直观道具。比口头单用抽象语音教给孩子快捷得多。讲故事不能只让孩子被动地听,而且还要他复述,如果不让孩子重复,就不能完全达到讲故事的效果。安排听故事的活动,让孩子安静地听简短的故事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一个故事可以每天反复给孩子讲,开始可从主人公等简单问题问起,逐渐增加需稍做思考的问题,最后让孩子在提示帮助下叙述故事主要情节。
八、交往是语言巩固和内化的实践场所。教师应当创造气氛温馨、愉悦的教室氛围,给孩子多创造一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九、对孩子多用平等、平和的方式,一定注意坚持肯定、赞美、鼓励的方式,这些都是让孩子乐于与人交往的催化剂。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可以用亲吻、拥抱、抚摸头等亲呢的方式,这些对孩子的自信有非常奇特的功效。
十、表扬是引发孩子兴趣的直接手段。教育者应当尊重孩子,在任何时候都应以表扬为主,避免批评打击、态度生硬等严重打消幼儿语言学习及表现积极性的消极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