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心得文章

教育心得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心得 >> 浏览文章

游戏治疗及其适应性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9日   【字体: 】   

游戏治疗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为儿童创设一个充分自由的环境,让儿童在游戏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暴露内心存在的问题,从而解除各种困扰,使其获得发展。

  在游戏治疗中存在两种主要的学派路线———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儿童精神分析游戏治疗。

        该学派认为儿童天生具有的种种内在的需求和欲望要得到满足、表现和发泄,于是,儿童就要在游戏中发泄情感、减少忧虑、发展自我力量,以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和需求,从而得到身心的愉悦和发展。精神分析游戏治疗就是借助游戏这个媒介分析潜意识,将这些尚未解决的潜意识内容,提升到意识层次,从而彻底解决问题。在儿童精神分析游戏治疗中,游戏是用作与儿童建立分析性关系、观察的媒介、分析资料的来源和导致顿悟的工具。这种心理治疗技术比较注重因人而异。

  人本主义游戏治疗心理学理论 。其本质是相信每个儿童都有自我发展的力量。Axline 提出的8 项原则至今仍为儿童中心游戏治疗方法所遵循。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治疗的方法强调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解释和分析,及时对患者的问题作出诠释,以帮助患儿进行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这种技巧并非一般人所能掌握的,如果不经过系统的培训,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因此,利用游戏治疗来治疗儿童情绪障碍,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患者中心游戏疗法比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治疗的方法更适用,因为它强调的是为儿童创设一个宽松、自然、平等、尊重的环境,儿童在游戏中的感觉是安全的、自由的,在情绪上是松弛的,游戏治疗中的关系是平等的,而非传统心理治疗中的医患关系;游戏治疗在儿童看来是一种自由、愉快的活动,通过游戏能使儿童充分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价值,树立自信心,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

  在过去20 年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孤独症儿童在头两年有正常的社交与情感交往发育。新生儿来到世上,有其天生的行为,即最大程度地增加与看护者的关系,Szajnberg 等(1989) 描述了婴儿情感表达与母亲的反应,当母亲使用夸张的音调、体语、姿势、面部表情向婴儿显示母爱时,她们的婴儿知道用自己的非言语交往行为进行反应,2~4 个月的婴儿中有30 %的人能自发地追踪母亲的视线,14个月的儿童都会如此。孤独症患儿不能表现出接合注意,不能发展头脑理论。接合注意的发育先于语言发育,涉及三方面注意的协调,即婴儿、另一个人与物体或事件。“头脑理论”狭义上讲是指能理解自己的思维,能对阅读和听到的信息做出相应反应。所有孤独症患儿均缺乏头脑理论,但甚至有正常智力和语言的患儿也不知道人际交往中的社交规则,不能正确地应用动作,理解他人的意图,也不能对非言语信息做出迅速的反应。头脑理论的缺乏并非孤独症所特有,有些听力障碍或Down 氏综合症的患儿也存在,但孤独症儿童与这二者的区别也许是这二者不出现接合注意的缺乏。由于孤独症儿童缺少必需的言语表达能力和运动能力,所以不被治疗机构所采用,游戏治疗应该是家庭矫治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