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
自闭症(孤独症)儿童能力发展基础教育
动机构建教育体系下自闭症儿童能力发展基础教育的三大阶段与教育任务
一、自闭症儿童能力发展基础教育三大阶段的划分
根据以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为首的现代认知心理学派的研究观点,人的认知心理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不但人的一切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活动,乃至人类的进化与发展也离不开活动,活动是人类一切能力发展的有效动力。
一个人的发展会直接受到他本身活动的技巧、频率、范围、内容所影响,不单只一个人的活动力越低,其发展的速度就会越慢,而一个人的活动的频率越低,其发展的速度也会越慢。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普遍都存在着活动范围狭窄、活动内容单调,而且与人的活动尤其匮乏,就更谈不上什么与人活动的,诸如协同、讨好献媚、察颜观色等等技巧了,由于他们最缺乏的就是与人类的活动,他们无法或者说很难随人类的社会的发展、随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就造成与同龄人相比的发展滞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与同龄人的活动能力的距离也会越拉越远,其能力发展的滞后性就越来越大,所以,通常自闭症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问题就会越严重。
针对影响自闭症儿童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动机构建教育体系,主要是培养和发展自闭症儿童的综合活动能力,并且根据人的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划分出三个重要的教育发展阶段,即:信息关注激发、活动的激发、活动的发展三个阶段,而且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智力(包括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创造力等)、情商(挫折商、成功商、自信心等)、知识技能的学习(包括数学、语言、科学常识等)、以及社会性等等各方面的发展培养将一直贯穿在三个发展阶段之中。
二、自闭症儿童能力发展基础教育三大阶段的教育任务
第一、 信息关注激发阶段
对身边信息的关注与否,是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影响自闭症儿童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首先要激发他们对身边人、事、物等一切信息的关注,那什么是信息关注?
所谓的信息关注就是对身边人、事、物等一切信息的监察意识(这一定义是由动机构建教育体系所定义的)。所以这一阶段的教育任务就是激发并培养孩子对身边人、事、物等一切信息的监察意识。
第二、 活动的激发阶段
要开展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活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特征,我们把活动定义为:主体(即孩子)与人发生的有内容的行为(这一定义是由动机构建教育体系所定义的)。其中包括:要求、协同、互动性行为等等。因此,这个阶段的教育任务是要激发孩子的有效活动,即活动的频率、活动的持续以及活动的主动性,其中活动的主动性包括:活动的参与性、活动的主导性。
第三、 活动发展阶段
这是自闭症儿童基础能力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也是自闭症儿童步入正常发展轨迹的一个标志性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我们将着力培养发展孩子的活动技巧、活动内容、活动范围以及活动的深度。
这个阶段将是家长们最为鼓舞的阶段,因为走过了最艰辛的第二阶段,在第三阶段里面,由于孩子的活动得到了发展,将会有许多能力得以外显,家长几乎每天都会发现孩子的进步,因此既是发展的阶段,又是收成的季节。
关于动机构建教育的实施,必须严格按照以下十一大原则进行:
一、 常态原则
面对自闭症儿童必须以正常的心态,要像对待正常孩子般对待他们,切忌标签化,不要认为他是自闭症不听、不懂,就不说、不讲,而过滤了他们的生活,关爱、倾听、讨好、告状、口是心非、开心的、不开心的都要让他们去面对与体会。所有的个案研究证明:孩子只要经过长期的教育内化,都可以养成灵活应对生活情景的能力,而真正走进社会,融入生活。
二、 体验原则
体验是婴幼儿童学习的重要过程,只有在体验中获得的认知才是最真实、最深刻、最牢固的,尤其是对于情感与情绪,没有亲身的体会,孩子们根本就无法获得正确的认知,他们不但要了解自己的情感与情绪,还要学会关心别人的情感与情绪,体验是最有效的手段,因此能动手的让他自己动手,能尝试得让他去尝一尝、试一试,创造有效的情景,让孩子体验并明白什么是喜、怒、哀、乐。
三、 动机原则
心理学证明,动机是产生行为的关键,没有动机就没有行为,动机原则就是说,教育的目标要注重孩子的思维,重视行为背后的动机,让孩子拥有正常人的思维方式,自动获得泛化能力。例如:我们并非简单地要令孩子对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作答回应,而应该构建他们与人交往的动机,即准确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利用令他感兴趣(即令他沉迷的)的活动,与之产生互动交往,让孩子体验与人交往比独处更有趣、更好玩,从而制造他与人交往的动机。
四、 赏识原则
赏识不光是赞扬,更重要的是肯定与信任。对待孩子我们要用心,要动情,所谓用心就是用珍爱、用包容、用欣赏、用希望、用尊重、用信任的态度与情感,去对待他们,动情就是用真情实感,用诚实的态度去影响孩子,去感染孩子,所谓的赏识教育就是蹲下来,让孩子充分地体会我们的心、我们的情。赏识不光是简单的你真棒,赏识的更高层次是要相信孩子,除了赞扬以外,赏识还要懂得去批评,要用赏识的态度去批评孩子,陪伴并鼓励孩子去面对困难。
五、 早始原则
对于婴幼儿的教育目的不在于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对他们产生知识的敏感与对知识的兴趣的培养,对于一个处于发展阶段的孩子来说,接触得越早、接触得越多,就越容易产生对知识的敏感与兴趣,在博林教育智力开发中心,我们非常重视对知识的早期渗透教育,这就是动机构建教育体系下的孩子,比传统教育体系下的自闭症孩子知识面广,思维敏捷,而且泛化能力强的重要原因。
六、 快乐原则
“唯乐”是人性之本,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但快乐不止是肤浅的“大笑”,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是一种快乐,满足好奇心等所表现出来的平静专注也是一种快乐,是更深层次的快乐。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平静专注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与人交往也是如此,情投意合才是同伴间发展友谊的基础。令孩子感受与人相处的乐趣,感受学习、生活的多姿多彩,是博林给孩子们最大的快乐。
七、 习惯原则
除了要培养孩子遵守常规、拥有按时睡觉、按时起床、讲卫生等良好生活习惯以外,动机构建教育体系更重视思维习惯的养成,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习惯,即是要培养孩子通过思考处理,理解事、物来支配其行为的习惯,而非简单地产生某一行为连接。正如我们不只是教会孩子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而是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有注意安全的习惯。
八、 知识纵深原则
在教授知识时,要注意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知道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就容易建立孩子的自信,获得成就动机,成就感强,越容易产生兴趣,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直接的意义。我们在教授认知杯子时,就可以从它的款式、颜色一直深入到它的结构与质材;一片树叶,可以从它的颜色、形状深入到种类、结构乃至生长的环境等等。
九、 生活原则
在动机构建教育体系下,课堂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课堂,针对自闭症儿童社会生活能力滞后的特点,教育的内容要取于生活,教学的模式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所体验的情景,越真实效果越好,必须做到在生活中教,在生活中学,即要有效创设学生所感受到的氛围,让他发现问题,并在他通过努力而无法解决的时候,提醒他如何寻求帮助,让他真正体会,得到帮助后解决问题的快乐,而这些问题必须是他有生活经验的内容,生活原则的教学内容,除了包括日常接触的多少、冷热、蔬菜、交通工具等以外,还包括求助、体会别人、讨好、遵守纪律等社会性的教育内容。如,要教授他学会求助,可以通过创设购买他喜欢的食物的情景,而他却发现没有钱,引导他去向别人求助——借钱,借钱时要说别人喜欢听的话,做别人喜欢的事。
十、 渗透原则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婴幼儿童的教育是影响的过程,是滴水穿石的过程,因此教授所有的知识技能,应该坚持随机渗透。如婴幼儿对他*的认知,并非从一开始就告诉他,这是生你养你的女人,是你爸爸的妻子……而是在平常的每时每刻的生活中,不断地对孩子说:宝宝,妈妈来了,来让妈妈抱抱,让妈妈亲一个,妈妈陪你玩等等,在生活过程中去渗透内化,让孩子潜移默化地认知面前这个爱我疼我、养我抱我的人就是妈妈,这就是渗透的原则。
实践证明,坚持渗透,可让每一个自闭症儿童,理解并掌握复杂的语言,以及形状、颜色、数量、前、后、左、右等各方面广泛的知识,培养并内化正常的逻辑思维。
十一、 全面发展原则
在博林儿童智力开发研究中心,不但是要孩子成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关心孩子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具有完善人格:德、智、体、美、劳等情商与智商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才是自闭症儿童真正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