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
自闭症(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集锦
语言障碍的分类
一、特定性言语构音障碍
指一种特定性言语发育障碍,表现为患儿运用语音的能力低于其智龄的应有水平,但言语技能正常。
1.发音困难,讲话时发音错误,以致别人很难听懂。患儿说话时的语音省略,歪曲或代替的严重程度,已超过同龄儿童的变异范围;
2.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正常(韦氏儿童智力测验语言智商、操作智商及总智商均≥70);
3.不是由于听力缺陷、口腔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发育迟滞,或广泛性发育障碍所致。
二、表达性语言障碍
指一种特定性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患儿表达性口语应用能力显著低于其智龄的应有水平,但语言理解力在正常范围内,发音异常可有可无。
1.言语表达能力明显低于实际年龄应有的水平。两岁时不会说单词,三岁不能讲二个单词的短句,稍大后仍有词汇量少,讲话过短,句法错误等,其严重程度超过同龄儿童的变异范围;
2.语言的理解能力正常;
3.标准化测验总智商正常(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操作智商及总智商均≥70);
4.不是由于听力缺陷、口腔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发育迟滞,或广泛性发育障碍所致。
三、感受性语言障碍
指一种特定性语言发育障碍,患儿对语言的理解低于其智龄所应有的水平,几乎所有患儿的语言表达都显著受损,也常见语音发育异常。
1.言语理解能力低于实际年龄应有的水平。1 岁时对熟悉的名称无反应,2 岁时仍不能听从日常简单的口令,以后又出现不能理解语法结构、不了解别人的语调、手势等意义,其严重程度超过同龄儿童的变异范围;
2.伴有语言表达能力和发音的异常;
3.非言语性智力测验智商在正常水平(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操作智商≥70);
4.不是由于听力缺陷、口腔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发育迟滞,或广泛性发育障碍所致。
四、伴发癫痫的获得性失语
1.病前语言功能发育正常,在一开始出现言语丧失的前后两年中,出现累及一侧或双侧颞叶的阵发性脑电图异常或癫痫发作;
2.非语言智力和听力正常;
3.表达或感受言语能力严重缺损的总病程不超过 6个月;
4.不是由于其它神经系统疾病、广泛性发育障碍所致。
语言障碍的测评量表
一、国外有关语言功能的评测法
国外有关语言功能的评测法有:霍尔斯特德-威浦曼失语症筛选测验;斯浦林一本顿失语症测验;标记测验;明尼苏达失语症测验;波士波诊断性失语症测验;治澄子失语症检查法;构音障碍评测法等。
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测验(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是目前英语国家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失语症诊断测验方法。它由5个大项26个分测验组成。每个大项各针对言语行为的一个主要功能侧面,它们是:
(1)会话性交谈和阐述性言语,以检查综合性的言语交往能力。
(2)听理解,是检查口语的接收功能。
(3)口头表达,是检查口语的表达功能。
(4)书面语言理解,是检查书面语言的接收功能。
(5)书写,是检查书面言语的表达功能。
该测验有一套标准化的评分方法,临床使用系统客观。
二、我国的汉语语言功能检测法
我国使用的汉语与西方语甚至日本拼音迥然不同。就文字来说,汉字基本上属表义文字,每个汉字是一个音符,它象一幅图画,就语法体系来,汉语有严格的词序的约束,但无严格的词形变化,属于孤立语形。汉字通常是只有一个音节的单音字,一个汉字有时就是一个代表独立意义的语词,它不与拼音语中字母等价。汉字构形大部分属于嵌进结构,每个汉字都由最基本的笔画组成,例如居中结构与偏旁结构。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人群的文化参差不齐,地方语言和民族语言种类繁多,生活内容差异较大。语言作为人的一种住处交流工具,具有很大的社会性,因而受文化、生活习惯、语言习惯于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与国外有许多差异。因此,对测验内容的编排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否则将影响评测结果的真实性。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语言功能评测法。较常用的是由河北省医院张清丽等人编制的失语症汉语评测法。此法设计的条目框架是以国外通用的波士顿失语症诊断评测法为依据,而测验中选用的具体内容则充分考虑到汉语语言的特点、基本能客观、标准地反映出患者语言的功能状态。
这项评测法以各种量表形式对失语症的语言功能和非语言功能分别进行计分测量。语言功能评测包括:①对话;②听力理解;③言语表达;④书写;⑤拼读理解;⑥新闻记者句子和段落;⑦描述书写;⑧听写名子;其中各项又设有许多细目。另外还设立了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和言语特征分级。非语言功能评测有利于对失语症进行分类,判断病变部位及帮助确定治疗方案。这方面有:结构障碍的检测,计算能力的检测和钟表时间调整四个项目。
三、语言功能检测注意事项
(1)向患者和家属讲明检测的目的和要求,以取得配合。
(2)在分测验的某一程度,当病人不能明显进一步得分时,应停止测验,以免病人窘迫、紧张,以致拒绝检测。
(3)当病人不能作出答案时,检测者可做一示范,但不能记分,只有在无帮助的回答才能得分。
(4)病人如答错而不知错或连续失败,也不应使他为难此时可将分测验拆散,先简后难,以提高兴趣和动力使测验能顺利通过。
(5)与病人言语一致的发音笨掘不扣分,但不能动有言语错乱,在每个项目中三次失败后可中断测验。
(6)测验中最好录音,可为检测者提供判断其程度和性质的机会。
(7)检测一般在1~1.5小时内完成。但失语症患者容易疲劳,最好分几次完成检查,并选择患者头脑较为清醒时检测。
自测儿童语言能力筛查量表
年龄 语言能力发展
1 岁~ 1 岁半 ① 能够理解简单的句子,如“好了吗?”“没有了吗?”等等。
② 能够开口说简单的话,如爸爸、妈妈、再见等等。
2 岁 ① 能够认识并且指出两种以上的颜色。
② 能够认识并指出物品和身体部位等。
③ 能够说动宾结构的、由三个字组成的句子,如在哪里、在这里、在那里等等。
3 岁 ① 能够理解性别(这点根据不同的孩子略有所不同)。
② 能够使用表达时间的词,如过去、现在和将来。
③ 能够说自己的姓名。
④ 会讲述简单的经历。
3 岁半 掌握了一定的连词和关系词,能够使用“而且”、“因为”和“所以”等。
4 岁 ① 能够理解各种方位,如上、下、前、后、左、右等。
② 能够认识抽象名词的概念,如动物、水果等简单抽象名词,并会进行归类。
③ 基本能够发出母语中所有的音。
④ 能够模仿句子,并且说长句子。
4 岁半 能够认识名字和名称。
5 岁 ① 能够理解反义词,如冷和热等。
② 能够比较自主地表达他想好的事情,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③ 会朗读句子。
6 岁 ① 知道自己的生日。
② 能够阅读小人书。
③ 会打电话。
④ 会使用问候语。
⑤ 掌握实用对话,而且与成人的用语接近。
⑥ 对于听到的话感觉有疑问,便会主动提问。
⑦ 具有用完整的疑问句提问的能力,比如“我为什么要去奶奶家?”
6 岁半 能够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7 岁 说话、讲故事等不再依赖图画书。
儿童语言障碍要在0-5岁内纠正
幼儿如在两岁时仍未说单字或在三岁时仍未能说简单的短句,便可能显示他们有语言障碍。
个案背景:李太有一名四岁女儿和一名三岁儿子。她发现儿子说话时,仍多以单字表达,间中才会说短句,因此常常要别人猜估他的意思。此外,儿子比较害羞,不肯和陌生人打招呼或交谈。李太回想女儿却在三岁时已能清楚表达要求,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亦很担心她儿子的情况会否改善。
问题日益被关注
语言是儿童学习和认识四周事物的媒介,语言能力是否正常,往往会影响儿童的整体发展。近年大众日益关注儿童语言问题,但是家长往往未能清楚分辨年幼小孩有没有语言表达或理解的障碍。
一般来说,幼儿如在两岁时仍未说单字或在三岁时仍未能说简单的短句,便可能显示他们有语言障碍(有关儿童语言发展可参考单完二)。家长如有疑问,应尽快向家庭医生、母婴健康院或儿童就读的学校或幼儿院,查询转介言语治疗师跟进的事宜。这样才可大大减少延诊的机会。
掌握儿童理解及表达力
言语治疗师进行语言评估前,会先向家长询问儿童的资料,包括他们是否足月出生和顺产,他们有没有先天性疾病及其病历和家族病史,及他们过往的语言表现等。
标准语言评估包括语言理解和表达两部份,所得结果会与同龄孩子的语言能力会作比较。如有需要,言语治疗师会观察小孩与家人的沟通模式,发音的表现、社交和玩耍能力等,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沟通技巧。
语言治疗融合于日常生活
儿童发展语言的关键期是零至五岁。幼儿如被诊断有语言的问题,便应该在这个关键时间接受治疗。幼儿越早得到合适的语言治疗,对他们日后的语言发展帮助越大。言语治疗师会根据儿童的语言问题及其严重程度、年龄、现有能力及家长期望等因素,订立适合小孩的治疗目标。
治疗项目主要透过游戏与孩子练习,言语治疗师亦会在堂上教导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小孩学习语言的动机和增加练习的机会。家长学会后,可以根据言语治疗师提供的「家课练习」与小孩复习。
多语夹杂致幼儿易生语言障碍
香港大学的研究发现,5岁以下幼童在中英语夹杂的家庭环境下,可能出现语言能力迟缓的风险,较单一语言的家庭高出2倍。据悉,香港大学儿科学系早前访问630名5岁以下的儿童,经过评估后,证实326人出现语言能力迟缓症状,另外的304人则属正常。研究同时发现,6成出现语言能力迟缓的幼童,在家至少接触两种或以上的语言,包括英语、广东话、普通话及客家话等。香港玛丽医院儿科专科医生卓家良表示,在家里接触两种语言的幼童,患有语言能力迟缓的机会,较单语接收的幼童高出两倍,“每增加一种语言,风险又会上升1.5倍”。据介绍,幼童一旦延误语言能力发展,将会拖慢幼童的学习进度,更会导致情绪失控。
多大的孩子吐字不清该看医生
最近,我们在儿童心理门诊发现,部分儿童的情绪变化、不良行为和社交障碍与他们的语言能力有关。这些儿童因发音不清而不爱说话。家长往往认为这不过是儿童性格内向,而忽略了孩子的语言能力问题。而语言能力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以致出现心理问题后才引起家长的重视。实际上,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4~6岁的孩子发音不清应就医
发音问题最主要的表现是吐字不清,在儿童中比较常见。例如,一个两岁的孩子把“姥姥”说成“脑脑”。但是如果一个4岁多的孩子,甚至一个已经上学的孩子仍说不清“了、哥、鸡、七、西”等音,那就是问题了。老百姓一般称之为大舌头,医学上则称之为构音障碍。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语言发育迟缓的3个防治对策
加强语言训练
孩子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就是模仿。因此,成人要多和小儿说话,训练小儿模仿成人的语言发音,要鼓励小儿敢说话,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
多给予刺激促使孩子讲话
比如,开始要孩子喊“妈妈”,如孩子不喊妈妈,妈妈应微笑点点头,如再不喊妈妈仍用微笑点头以示意,最后,孩子突然喊“妈妈”了,就应热情地拥抱或亲吻孩子。这样,就会使孩子体验到喊“妈妈”得到的疼爱,调动起说话的兴趣和积极性。
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和大自然
多接触社会和大自然会使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眼界开阔了,见识广了,自然就有说话的要求了。如果再配合语言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相应地得到很好发展。
溺爱会减缓宝宝的语言发育
人为的过度溺爱导致婴幼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
家长过度溺爱,只需要孩子手一指,家人就会帮他把东西送到手,长期以来将会导致宝宝错失语言发育的机会,一个完整的单词也说不上。虽然孩子的听力和神经系统都正常,但他所拥有的词汇量严重缺乏,逐渐会成为一个严重的语言发育迟缓。
专家指出,2-3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错过了这个时候,宝宝学说话将会变得迟缓。
日常生活中,要多刺激宝宝讲话。比如宝宝指着要一个苹果,你应将苹果拿到他面前,蹲下来让他看到,宝宝学说话既要听到声音也要模仿你的口形,直到引导宝宝说出苹果这个词,才将苹果给他。也可以说这些行为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只有把这些细节做到位,孩子才会健健康康地长大成人。